通敌叛国牵扯出不少人,有些大臣没有到通敌叛国那一步,但是和契丹人的交往却不少,长此以往不确定会不会干出通敌之事。

不怕一万就怕万一,中枢机要断不能再让那些人接触。

该刺配充军的刺配充军,该贬官的贬官,把秦彭年牵扯出来的萝卜泥处理完,京城各衙门不可避免空出许多位置,还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位置。

幸好今年科举选上来三百多进士,新进士派去地方为官,吏部便能从地方官中选出政绩出众者填补京城各衙门的空缺。

不过那是吏部的事情,和开封府关系不大。

无忧洞一案有开封府的衙役小吏勾结洞中凶徒为非作歹,府衙上下早已肃清一波,这次牵扯到的官员多在两府三司,该头疼的是两府三司的几位相公。

“辽国使节已经启程离京,明面上看这次大宋并未吃亏。”公孙策叹道,“不知道王丞相看此结果会如何做想。”

耶律梦龙被铡,尸身由辽国使臣带回辽国,事关重大,新来的辽国使臣也顾不得向大宋勒索,事情结束后便仓促离开汴京。

契丹人走的轻松,汴京的风波却没有那么容易平静。

朝臣集体请命让官家立储,几十位朝臣中却不见王丞相的身影,不是他不想进宫,而是在众臣请命之前他就被弹劾了。

王丞相觉得他在契丹人面前退让是为了缓和两国关系,是为了辽使不再节外生枝,可是他的所作所为的确让大宋的颜面受损。

若这次辽国使节来汴京依旧和以前一样占尽上风也就罢了,可这次的辽国使节是灰溜溜走的,甚至不敢在街上扛起他们辽国的大旗,大宋好不容易在外交上占一次上风,城中百姓都激动的不得了。

这么一来,在契丹人面前卑躬屈膝的王丞相便成了众矢之的。

他们不敢喷官家,难道还不敢喷丞相?

于是乎,弹劾的奏疏雪花般飞到官家面前,让本就焦头烂额的官家更加焦头烂额,然后王丞相就在家关禁闭了。

包拯和王丞相相交多年,很清楚老友是怎么想的。

他或许没有坏心,但是放在如今却是十成十的不合时宜。

关禁闭也好,在家待着也算是明哲保身,免得像他们一样催官家立储还要被怀疑有二心。

章节目录